在數位經濟席捲媒體產業的浪潮下,天下雜誌早在 2015 年便投入一系列數位產品開發,從數位內容訂閱服務、Podcast,到近期的線上個人學習平台,以更貼近現代讀者數位化的閱讀習慣。不過,在打造以數據驅動產品開發的決策上,天下雜誌集團也曾面臨不同事業體資料分散,導致出現資料孤島的困境。在 iKala Cloud 協助優化 Google Cloud BigQuery 的應用下,建立整合的數據中台,實現全集團數據的分析與洞察,幫助團隊快速掌握市場趨勢,驅動精準的產品開發與業務成長。
天下雜誌數位轉型挑戰:多工具運算架構與資料孤島問題
相較過去的紙本讀物,數位媒體可以清楚的追蹤讀者從哪些來源進入網站,網頁跳出率,甚至是閱讀一篇文章的捲動深度,藉由這些更細微的數據分析,洞察出讀者的喜好,進而調整文章專題的策略,而這也是天下團隊在開發數位產品上所秉持的理念,期望透過數據賦能集團各部門,提升工作效率和決策品質。
不過,在轉型初期,天下雜誌的數據團隊也遇到許多難題,數位創新部主任分析師林冠錡分享,其一是資料運算流程採用多工具架構,需透過地端伺服器提取資料後,再利用專業分析軟體進行進一步處理。這樣的設計對團隊而言,除了需熟悉不同工具的操作與語法,也因有限的計算資源常導致運算過程耗時,或因其他使用者同時調用系統資源,導致運算任務容易中斷,不得不重新開始。
其二,則是因為集團擁有眾多事業體,每個事業體的資料分散,且資料儲存、標籤方式皆不相同,導致出現資料孤島的情況,讓數據團隊在資料整併上舊相當花時間,無法應對緊急的專案需求。
透過 BigQuery 數據中台,天下雜誌實現全集團資料整合與精準分析
為了解決上述數據分析遇到的作業挑戰,天下數據團隊開始考慮採用新工具以應付更即時的分析需求。林主任提到,當時會選擇 BigQuery 除了天下許多數位產品已建置在 Google Cloud 之外,其高效查詢、無伺服器全代管的特點,更是團隊相中的原因。例如過去需耗時一個晚上跑資料的作業,現在僅需一分鐘就完成,使數據分析團隊能更快速地獲取洞察。
此外,BigQuery 與 Google Cloud 其他產品服務整合容易也是其優勢之一,像是其他部門同仁常用 Google Sheets 開表單搜集資料,Data team 就能直接用 BigQuery 串接資料做整理與分析;若想進一步做資料視覺化,介面操作簡單的 Looker studio 也能輕鬆與 BigQuery 做串接。
林主任分享,透過 BigQuery 建置的數據中台能實現全集團跨事業體的資料分析,得以從更全面的視角分析會員資料。例如,在看產業報導的中高階主管讀者,可能同時也看親子教養的文章、關注特定病症的資訊,以及為了提升能力而參加的學習課程等,藉由 BigQuery 能輕鬆整合不同端的資料,進一步做閱讀行為分析,再提供給行銷單位作為會員推播方案的設計參考,如此便能以數據制度更精準的策略。
iKala Cloud 協助天下雜誌優化 BigQuery 應用,突破技術與成本挑戰
在應用 BigQuery 初期,天下數據團隊也曾面臨部分技術挑戰,包含 SQL 語法的差異,以及重新設計與其他 GCP 服務的整合架構外,最棘手的是成本效益的最佳化問題。正如林主任所述,團隊初期對於 BigQuery 的計費方式並不熟悉,導致在執行查詢時出現猶豫,且原先選用的方案未能完全配合團隊的實際使用情境,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。在 iKala Cloud 技術顧問協助診斷現有架構,深入分析使用模式後,幫助天下選擇最適合的付費方案,讓團隊能無後顧之憂的繼續使用 BigQuery。
展望未來,天下數據團隊也持續優化其資料現代化藍圖。首要之務是強化 Data Governance 框架,建立更完善的資料治理機制,確保數據品質與安全性。其次,團隊也計畫導入 Google Cloud Dataplex,透過智慧化的資料標記與分類系統,大幅提升數據的可用性與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