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因應數位化紛紛加速轉型動作。iThome 在 2019 臺灣企業雲端大調查中發現,台灣已有 6 成的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,各產業皆然,另外也有 25% 企業認為有必要推動但尚未執行。這一波數位轉型浪潮來自網路的全面化;無時無刻連網的情境帶動了行動、O2O 等各種全新商業模式;而數據量暴增,也迫使傳統企業思考如何藉由數據與科技提高用戶忠誠度、改善消費體驗、提升內部效率。
大數據分析、AI 技術藉此快速竄起;例如近幾年行銷領域很紅的 Martech(行銷科技),就是透過科技與改善人為判斷的偏誤,改以數據導向、機器學習驅來優化廣告行銷成效。但是,暴增的數據要如何有效整合運用?企業又要有多深的口袋才能做到?
以前企業各單位的資料儲存在不同地方、以不同形式儲存,未能整合發揮綜效,而有了雲端資料湖泊或 DMP 後,開始實踐一部分的整合與數位化。像是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Analytics(以下簡稱 GA)與 Firebase Analytics 就已具有某種程度的資料整合能力,不僅能將會員資料與線上流量做串接,也能達成跨裝置、跨平台的身分比對。(延伸閱讀:資料倉儲、資料湖泊與 DMP 介紹與比較)
但是,大多數企業使用的免費版 GA 仍有侷限性;比如對行銷人員來說,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所有廣告平台、線上線下的數據都能全面打通,但畢竟 GA 上的各種再行銷名單只能用於自家的廣告生態系,難以將這些流量打包至 FB 廣告投放或其他像:eDM、簡訊等自媒體管道使用。
另外,免費版 GA 只能使用現成的報表介面查看流量,無法做到更深入的分析,對於熟悉使用 SQL 語法查詢資料、自製視覺化報表的分析師而言功能就有限制。就業務面而言,免費版的 GA 也較少自訂欄位設定,預設的欄位有時較難準確表達業務邏輯。而企業版的 GA360 雖然主打原始資料 (raw data) 能夠匯出至 BigQuery 做分析、更多客製化自訂欄位,又因為定價的因素讓台灣大多數企業卻步。
如何讓企業真正擁有數據所有權?
iKala 為了解決上述的痛點,讓企業更能掌握自家資料、導入 AI 分析,獨家研發 iKala CDP 顧客數據平台作為蒐集數位行為軌跡的平台。iKala CDP 不僅保有行銷部門習慣使用的報表介面、多種事件蒐集、跨裝置、跨平台用戶比對的功能以外,也擁有資料分析與 AI 建模的特性,幫助企業用戶了解會員行為、找出黃金受眾。
iKala CDP:以用戶為中心的數據分析與客戶增長解決方案
為何你需要一個 CDP?
iKala CDP 也提供第一方數據整合功能,企業能將自己的第一方資料,如:CRM 名單、銷售資料、商品型錄等進行匹配,好更精準地勾勒會員輪廓,改善行銷業務面決策。
舉例來說,iKala CDP 針對零售電商業者打造出轉換機率、預測終身價值 (pLTV)、沈睡用戶的激活率、流失率等 AI 模型;將會員資料整合後、經過 AI 運算、資料科學家分析解讀,就能為企業主淬煉出「未夠買會員」、「沈睡會員」、「一般會員」、「忠誠會員」等不同的受眾類別,而這些受眾,也與 Google Ads 廣告平台整合,將受眾打包匯出至 Google Ads 將行廣吿投放,不僅幫助行銷人員了解該會員顧客的價值,也能進一步將行銷預算「花在刀口」。
(延伸閱讀:經濟日報:iKala 助零售業精準找出黃金受眾)
一家數位轉型沒有做好的企業,資料分散未能整合,就會使數位行銷策略偏頗、成效大打折扣;反之亦然,若沒有完善規劃數位行銷策略,即便向數位化發展,蒐集到的資料也會非常雜亂而難以整合、使用。數位化口號下,企業還須讓「數位轉型」與「數據驅動行銷」兩者相輔相成、齊頭並進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